2022年本科招生信息
2022-03-14
2022年学校计划招生7900人,其中校本部计划招生3825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划招生2700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划招生1375人。招生计划及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为准。
1.校本部除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外,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招收文史类考生;俄语、日语专业文理兼招;建筑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招收文史或艺术类考生;建筑学院环境设计、深圳国际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其余专业招收理工类考生。
2.威海校区除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外,朝鲜语、英语专业招收文史类考生,其余专业全部招收理工类考生。
3.深圳校区除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外,全部招收理工类考生。
除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生态工程(中外合作办学)4个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外,其余招生专业基本修业年限均为4年。学校实行学年学分制。
(一)申请条件
按教育部相关文件和学校有关规定要求,除约定以下几种情况的本科生不允许申请转专业(类)或在限定范围内转专业(类)外,其它在籍本科生可在学校规定时间内申请参与专业集群内选择专业(类)、专业类内选择专业(方向)以及转专业(类)。
1.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到外语类专业的考生入学后不得调整到非外语类专业。
2.所有强基计划、中外合作办学招生录取的考生入学后不得转专业(类)。
3.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提前批次录取和工科试验班(医学类1、2)单独代码录取的考生投档成绩须在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我校一批次录取投档成绩以上,入学后可享有申请转专业(类)机会。
4.艺术类的考生入学后不得转入非艺术类专业。
2022级学生转专业要求届时以学校教务部门公布为准。
(二)时间
1.专业集群内选择专业(类)
原则上第一学年夏季学期,在籍学生在所属招生专业集群内自愿申请选择专业(类)。招生专业集群在新生报到入学时向学生公布选择专业(类)的相关实施细则。
2.专业类内选择专业(方向)
原则上第二学年夏季学期,在籍学生在专业类内自愿申请选择专业(方向)。学院在新生报到入学时向学生公布选择专业(方向)的相关实施细则。
3.转专业(类)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结束后,在籍学生根据国家、学校相关规定和本人兴趣申请转专业(类)。专业(类)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要求(申请转入专业(类)根据专业(类)准入实施细则进行考核),近两年转专业(类)的人数占申请人数的比例为78.6%和73%。
学校为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修读辅修专业。
每年春季学期在籍全日制本科生,均可申请修读辅修专业。在主修专业毕(结)业前,学生取得辅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分,在主修专业毕(结)业时,单独颁发辅修专业证书。在主修专业毕业前,学生取得辅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分且辅修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答辩通过,满足主、辅修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方可获得辅修学士学位。获得的辅修学士学位在主修学士学位证书中予以注明,不单独颁发学位证书。
另外,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为布局战略新兴专业,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学校将开设新型辅修专业。新型辅修专业目录以当年公布为准。
哈工大2022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计划数7134人,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计划数2122人,招生人数居全国工科院校的前列,为在哈工大就读本科、毕业时欲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同学提供了更多的深造机会。近年来,哈工大每年有60%左右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保送、考试、留学方式攻读研究生。学校实行本研贯通、过程分流的培养模式,即被推荐免试的学生,可根据本人学业进展情况统筹规划其第四年级的课程和硕士课程。在硕士研究生一年级时,条件符合要求的学生可进入硕博直通学习,免试攻读博士学位。
根据公寓不同,住宿标准分别为800元/年、1200元/年。
哈工大现有9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5,其中,工科重点一级学科有8个,工科重点一级学科数量仅少于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排在第2名。9个一级学科分别是: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各高校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数量
序号 |
高校名称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量 |
1 |
清华大学 |
21 |
2 |
北京大学 |
18 |
3 |
浙江大学 |
14 |
4 |
复旦大学 |
11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9 |
5 |
上海交通大学 |
9 |
7 |
中国人民大学 |
8 |
7 |
南京大学 |
8 |
7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8 |
7 |
西安交通大学 |
8 |
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8 |
12 |
天津大学 |
7 |
12 |
华中科技大学 |
7 |
工程力学、复合材料与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物理、焊接技术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英语、俄语、车辆工程( 威海校区)、船舶与海洋工程(威海校区)。
学科名称 | 重点学科类型 | 第四轮学科评估 | 第三轮学科评估 | 一流学科 |
全国排名 | 全国排名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A+ | 第二 | 双一流学科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A+ | 第三 | 双一流学科 |
机械工程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A+ | 第五 | 双一流学科 |
力学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A | 第一 | 双一流学科 |
土木工程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A | 第二 | 双一流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A | 第三 | 双一流学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A | 第四 | 双一流学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A | 第九 |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A- | 第四 | 一流学科群 |
光学工程 | A- | 第五 |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A- | 第六 | 一流学科群 |
电气工程 | A- | 第六 | 一流学科群 | |
软件工程 | A- | 第七 | 一流学科群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A- | 第八 | ||
城乡规划学 | A- | 第八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A- | 第十 | ||
数学 | A- |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B+(并列第三) | 第四 | 双一流学科 | |
建筑学 | B+(并列第六) | 第六 | 一流学科群 | |
交通运输工程 | B+(并列第六) | 第十 | ||
光学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
电机与电器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
物理电子学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
飞行器设计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
环境工程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